企业动态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企业动态 >  行业资讯 详细内容

让股市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

作者: 时间:2015-07-11 浏览:221

过去一年,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,股市交易活跃,新增股民连创新高,股指也创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经济增长一直乏力,今年上半年政府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,实体经济增长虽然企稳,但还无法支撑目前的股市。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明显脱节。

 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体中,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先行指标,经济体从衰退中复苏,从衰退中走出来的企业找到新的增长动力,投资的企业开始赢利,直接反映在股价上,随后各类经济指标开始变得好看。美国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,各市场的股指深跌到底,近几年缓慢爬升,显示的正是美国处于复苏进程。复苏的股市,也通过财富效应奖励有能力发现有价值的公司的股民,同时吸引新的股票投资者,上市公司通过增发、IPO获得融资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,继而刺激经济更快的增长,形成正反馈。

  这些现象在中国的股市并不显著。从2006年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,上证综指和PMI呈现高度的相关。具体来看就是2007年下半年以前,股指连创新高,而GDP也是近十几年的高位;2007年末以后,经济出现问题,股指也随经济波动,陷入长达7年的萧条期。但2014年下半年以后,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逆转,股指却开始活跃,一度达到7年以来的高点,股市与实体经济脱节。

 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,中国股市的长期收益并不佳。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钱军的研究,以2000年为基期,剔除通胀和现金红利后,2000年到2012年年底,股指长期收益业绩最好的是俄罗斯,第二是印度,第四是美国。而中国的股市在2000年投的1块钱,到2012年年底,这1块钱的投资在通货膨胀剔除以后只剩下0.66元。全球最牛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股市收益。

  为什么股市没有反映经济周期,也没有回馈股民?分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类型来看,持有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的收益率是最差的,因为上交所上市的多是大国企、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,而深交所因为有中小板和成长板,股票收益率的表现要好很多。从实体经济来看,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向消费转型,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与日俱增,对应的公司是手机、空调、餐饮、生活服务等。限于IPO和上市后股票增发的审批制,这些公司上市与增发的难度要大很多。股市中上市公司的结构并没有反映经济,也就轮不到股票投资人选出价值被低估的股票。

  伴随着金融市场化,金融非中介化迸发出强劲的投资需求,股市也必然会涌入较多的资金,这是本轮股市走牛的主要动力。这也显示了中国已经不再是1990年代以前那个缺少资本的国家了。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资本,尤其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,在以往信贷主导的金融结构中,他们是融资的弱势群体;另一方面,资金需要投资实业项目获取收益,以往他们只能存银行、买国债获得固定收益。股市是他们最重要的连接器。这也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“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”。

  而中国股市要发挥这一作用,还有不少障碍要跨越。首先要放开IPO与股票增发的管制,让投资人用钱为上市公司投票,以此让上市公司的结构符合经济增长的方向。其次,股市要有好的机制设计去奖励绩优企业、惩罚绩劣企业,退市、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需要认真对待。

  □聂日明(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)